三藏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3节(第3页)

说完,带了柴信和两个排军,也不骑马,向不远处的州衙行去。

进了州衙,径直去长官厅。到了地方,知州韩亿和通判刘几两人都不在,只有几个公吏在那里一边处置公文,一边闲聊。杜中宵画了押,便到都厅来。

州衙办公最重要的三个地方,知州和通判的长官厅,杜中宵等幕职官需每日前来画押,看知通两位长官有没有什么命令。韩亿是以资政殿学士的重臣身份出任知州,基本不理庶务,刘几不单设通判厅,一起在这里办公。另一个就是判官、推官日常处理事务的都厅,也称使院,源流上来自于晚唐五代的节度使属官,是杜中宵日常上班的地方。还有一个录事参军等诸曹官办公的地方,称为州院,顾名思义,源流来自于以前的州郡属官。诸曹官不需至长官厅画押,政务大多是在他们那里处置。

宋朝地方制度源自唐代,设置上明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沿袭自隋朝的州郡诸曹官,再一个是沿袭自晚唐的节度使体制的幕职官,只是幕职官不再管理军政而已。诸曹官是主体,幕职官是补充,地位上幕职官高于诸曹官,有把关、审核的职能。

都厅是州级官员联合办公的地方,日常由签判管理,到了节假日,知州在此当值,因为这里的公文大多都要知州、通判通签。杜中宵的推官属于这个系统,不过他在旁边有自己的办公地点,只要每日过来画押,经常过来走动就可以。所谓诸官会集,其实主要是他们下属的公吏,每天这里不能断人。

到了都厅,拜过了正当值的签判赵抃,画过了押,两人闲坐。

赵抃道:“近些日子,州里最大两件事,一是催收秋粮,再就是汴河漕运。今年赖天之幸,五谷丰登,秋粮收得及时,不需多劳心。现在秋天,正是最后一次漕粮发运的时候,汴河漕运事大。汴渠过本州在永城,那里距州城较远,年年必有州官在那里主事。前几个月,谭推官任满,掌书记回乡守丧,州里人力捉襟见肘。你来得正是时候,在州城里过些日子,便就要劳烦到永城去了。”

杜中宵拱手:“但凭签判吩咐。”

赵抃点头,叹了口气道:“你正少年,监督漕运事关重大,切不可掉以轻心。我这里会派强干吏员与你,万不可出任何差池。汴河两岸,不事稼穑一切仰食于漕运者众多,里面不乏游手好闲之人。在那里坐镇,一要小心谨慎,二要果断。若有违法害民者,当办则办。”

杜中宵静静听着,不时点头。他当然不想出为办事,刚来亳州不久,便就被派到百里之外去,担当重任,不是什么好事。只是幕职官里,自己官职最低微,这种任务当然会落到头上来。

正在两人闲聊的时候,一个五十多岁的吏人前来行礼。

赵抃对杜中宵道:“这是孔目官金书召,一直主推厅公事,做事甚是勤勉。本来州里离不开他,念你初来,让他随在你的身边。他为吏多年,诸般事务熟悉,有什么事尽管交予他办。”

金书召急忙向杜中宵行礼。

推厅并不是杜中宵办事的地方,而是泛指从事刑狱的推吏们,与州院的同行法司相对。如果州里没有签判和判官,都厅便就由推官主事,那时这里称推官厅,才是推官的地盘。

金书召行过礼,站在一边,对杜中宵道:“官人的随从州里已经安排妥当,小的让他们候在旁边的推官房里,专等官人一会过去训话。”

州的公吏众多,一般分为衙前和人吏两种。衙前主要负责各种公事,特别是与官物有关的公事,责任重大,需要殷实之家充任。人吏较杂,其中就有官员的随从,杜中宵的推官以七人为额。

与赵抃说着闲话,吃了几盏茶,才有一个一个身材高大的壮汉进来,到赵抃面前唱诺。

赵抃指着此人向杜中宵道:“这是教头林建,时常押运官物赴京。今年纲米,已经定了由林教头押运,过些日子与你一起到永城去。”

林建已经知道自己要随新来的推官去汴河,忙转身向杜中宵叉手唱诺。

杜中宵看林建,身材极是强壮,浓眉大眼,身上不知多少力气,是个赳赳武夫,暗自点头。

押运纲物是个苦难差事,一旦损耗,就由押官赔偿,多少人因此倾家荡产。这个林教头能够多次押运,想来是有些手段的。林建是本州衙前的教练使,故称教头,其实与教练无关。

衙前源自晚唐五代,那时多是位高权重的武官,入宋之后成为公吏,但保留了原来的名称,所以很多名称听起来相当唬人,如兵马使、教练使、山河使等等。如若不知道的,一听来的是本州兵马使,很容易误认为是什么大人物,其实只是一个吏人而已。宋朝的官场上多用姓加官职互称,民间学着来,因为很多低级小吏名称源自前朝,反而比很多官员都更加威风,以致百姓称呼经常高过官员。甚至这些吏人还发有正式官告,其名称与官员的散官相同,以至公吏官称位比宰执,朱紫华贵,也是一景。

都厅里人多眼杂,来来往往的都是各厅的公吏,处理各种公事。杜中宵与赵抃说了一会话,见他公务繁忙,不便打扰,便告辞离去。

判官是州衙里最忙的人,很多知州不大理事,都是把州务交给判官。用杜中宵前世作比,这里就是本州的办公厅,判官身兼办公厅主任和秘书长,以及其他众多杂职。一州事务,几乎无所不与,都在他这里拟成初步意见,才交到知州和通判那里签署。做过了判官,对地方事务就熟悉无比。推官是判官的下属和后备,判官不视事,则由推官来主管都厅。

辞别赵抃,杜中宵揉了揉额头,出了口气。前世的印象,总觉得古代的官很好当,平时没有什么公事。闲来喝喝酒,听下属汇报一下,随便吩咐两句就好。真自己做了,才知道远不是那么回事。一州许多官吏,也就知州可以那样,反正手下有许多属官。而知州清闲的代价,便就是自己这些属官做死做活。

韩亿已经年老,外任有养老的意思,州里事务多不插手。如此一来,判官和推官便就格外忙碌。杜中宵一来,便就早早安排了他到永城监督汴河漕运,根本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永城临汴河,在那里专门安排一名州官,不只是因为漕运事关重大,不可有丝毫闪失,更因为那里离州城较远,偏处一隅。县境内各种船家加上梢公纤夫,格外复杂。

热门小说推荐
和娇娇共梦,美强惨悍将失控了!

和娇娇共梦,美强惨悍将失控了!

简介关于和娇娇共梦,美强惨悍将失控了!四年前,庾昭月父亲在朝堂遭人陷害,她在襄王府被堂姐栽赃。不久父亲被贬至琼州。谁料从那时起,她总梦见一陌生男子。他长得极合她心意,性情却极其冷淡,可后来却日渐荒唐,总爱将她扣在榻上。四年后,父亲政绩斐然,被圣人召回长安。襄王府再次设宴,为迎接刚寻回的长公子。庾昭月好奇看戏,却险些咬到舌头夭寿啊,梦里那美貌精怪修成人了!她慌忙抓住身边人胳膊,打定主意不认识,打死也不认!景珣本是襄王嫡长子,不满周岁被封世子,却在五岁时走失,历经坎坷。麟庆二十五年,他平定西戎,圣人召其回长安封爵赐婚,身世意外大白于天下。襄王府宴,他正欲离开,却瞥见日思夜寐的芙蓉面。然而还不等他欣喜,却见她对自己避如蛇蝎,亲昵的挽着芝兰玉树的竹马表兄。后来,景珣扣住她的腰昭昭,毁我清白,还想做女冠逍遥?ps架空,部分仿唐,勿考据~...

悟性逆天,我在道德经参悟太清法

悟性逆天,我在道德经参悟太清法

无系统恐怖复苏不后宫神话修仙肆虐全球鬼泣人间,恐怖复苏。神话回归,暗黑横行。妖祸肆虐,人间苦难。我于末世红尘,心醉群书,悟道经义,望岁月神话长河,让诸圣见我贯穿古今。你阅读道德经,悟性逆天,参悟太清心法你阅读金刚经,悟性逆天,参悟金刚法咒你阅读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悟性逆天,参悟八大神咒你阅读神霄天坛玉书,悟性逆天,参悟雷心掌五雷法咒九天神雷咒张百仁一挥手,漫天符箓,组成符阵,蔑视地看着外道邪神,妖魔诡怪组成的联合大军。鸿蒙两仪化微尘大阵,护我泱泱华夏!!!...

绑定系统后,魏老太下山了

绑定系统后,魏老太下山了

作品简介魏老太太今年八十八。脸不红气不喘,每日清晨去跑山。顺着自家水管,能徒手爬上三楼!玄天老祖魏淑芬,渡劫失败来到大王山,巧遇刚断气的魏老太,她就成了她!绑定了吹牛逼系统,自此走上人生巅峰!孙女说要结婚,没有钱买房,魏老太默默拿出了十条大黄鱼...

抗日小山传奇

抗日小山传奇

他的娘亲信佛,告诉他休伤物命,可是,他发现杀死日本鬼子就是给更多的中国人放生,于是他走上了抗日征程。他从北方大山而来,一路厮杀,灭追敌于长城之巅,携伪满洲国皇帝玉玺千里入京他是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旁听生他在南京保卫战中浴血突围,在滚滚长江中炸了鬼子的汽艇血战台儿庄,无意中担当了扑火队员的竟是他这个后勤运输兵他亲民却不喜党派之争,他,霍小山,就是为抗日所生!这是一个看了好多年书的老书虫的作品,最神最吸引人最铁血最现实抑或最搞笑的吗?是,也都不是,我要写一部用老书虫的眼光看来最好看的抗日小说,这就是这部作品的自我定位。本书系非主流非穿越类小说,欢迎书友提供相关史实QQ群514605904...

天下第一丁

天下第一丁

家丁天下第一极品无赖他,是继林晚荣之后,史上脸皮最厚最无耻最下流最yd的家丁。明明身为太师之子当朝国舅钦封侯爷,还坐着天朝太子党的头把交椅,偏喜欢穿一身青衣小帽混迹市井,做那扮猪吃老虎勾...

主母二嫁,疯批权臣掌心娇

主母二嫁,疯批权臣掌心娇

前世,身为侯府嫡女的沈知煦被哄骗,下嫁给了一个小小的翰林院学士。在她殚精竭虑为他谋划升官时,他却将她送给别的男人以换取官职当她无怨无悔为全家付出时,他却与外室眉来眼去,算计着如此除掉她到头来,多年拳拳真心换来的竟是一场烧死她的大火!重活一次,她回到了大婚之夜。她的新婚夫君为升官发财将她送到了季临寒身下。季临寒是当朝第一权臣,权势滔天,手段狠厉,人人都怕他,但又不敢不敬他。这一次,沈知煦没有反抗,反手搂上他的腰督主疼我。她要利用所有能利用的一切,将渣男贱女狠狠踩入深渊!事成后沈知煦故作轻松我知道自己是替身,你的白月光已归来,我就不打扰了。季临寒一把将她拉回来,恶狠狠抵在床榻上。沈知煦,你没有心!利用完本督就想跑?主母二嫁,疯批权臣掌心娇...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